如果您想電話與我們連絡(原則上只接受約診);我們的電話是02-2750-0066。地址在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49巷2號7樓。
你也可以加上我們診所的Line;全球都可以Line通話
如果您搭乘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交會的忠孝復興站第4號出口。就在臺灣第一家Sogo百貨公司右手邊巷子。
如果您開車/搭車/公車: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有幾十號公車,基本上在「捷運忠孝復興站」下車。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部圖文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裡)
補充說明:
論壇是個好地方—許多文章他們都翻譯好了,我就省功夫了…
引薦這篇文章,目的還是告訴各位—雖然現在各種說詞漫天飛舞,但是…唉…即便是「安全產品」都有風險,「不安全的」就不用說了…補充閱讀中有很多血淋淋的案例!
請謹記:醫療真的是有風險的!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October 2010;摘譯:lordhobo
自用20多年前填充劑用於嫩膚後,大量的物質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校正面部皺紋和皺襞、痤瘡疤痕以及真皮下植入校正皮下脂肪萎縮。
FDA最近追加的適應症包括使用填充劑來增容和外形修復。
填充劑可以作為增容劑,也可以作為刺激物—高分子降解凝膠中的微粒誘導宿主反應而填充缺損。膠原、玻尿酸和聚丙烯醯胺凝膠作為增容劑。它們具有親水性,就像海綿一樣從周圍組織吸收水分。
複合凝膠填充劑包括多聚-L-乳酸微粒混懸於羧甲基纖維素鈉、甘露醇和水、羥基磷灰石鈣微球混懸於甘油和羥甲基纖維素、聚丙基丙烯酸甲酯微球混懸于膠原凝膠、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凝膠/甲基丙烯酸乙酯片段混懸於玻尿酸凝膠以及聚 二甲 基矽氧烷片段混懸于膠原凝膠。
每一個都有與它們期望的宿主組織相互作用。
玻尿酸和聚丙烯醯胺凝膠與宿主相互作用形成血管纖維網。玻尿酸在3到12個月內消失,而聚丙烯醯胺仍不確定。複合凝膠有可能出現身體異物反應,促進顆粒周圍纖維網的出現,當凝膠消失後可以局部代替填充劑缺損。多聚-L-乳酸和羥基磷灰石鈣微粒在數月到數年內消失。微粒的尺寸、形狀和表面拓撲學也幫助形成宿主反應的容積特性、類型和範圍。例如,較大的顆粒常常較少移動,較尖銳的顆粒可能會誘導更多的纖維反應,玻尿酸具有抗凝血性可能更容易出現(淤血)擦傷。
不適當的注射技術可能會有許多不良事件伴隨填充劑。經驗增加和熟悉每種產品的特性以及面部解剖將有助於減少注射到真皮的填充劑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操作相關的不良事件,例如觸痛、疼痛和擦傷可能是由於不適當的技術引起。同樣的,腫塊、結節、校正過度、移動和Tyndall作用(藍色腫塊或玻尿酸注射表淺引起的蚯蚓樣突起)可能更常見於注射新手。
此外還關注的併發症包括對產品的過敏和肉芽腫反應,皰疹病毒感染的再啟動,生物被膜,急性感染,神經麻痹以及血管併發症,例如血栓致盲和填充劑直接注射進入血管引起壞死、直接血管損傷或填充劑壓迫血管。這些併發症中有些是不可預見的,但可以通過測量來避免其中的一些併發症。如果有血液病史或服用阿司匹林、華法林(抗凝血劑)、人參、維生素E或有抗凝作用的中藥製劑時,需要特別小心。如果有單純皰疹病史則推薦預防性抗病毒治療。
知曉每種玻尿酸產品的親水性和粘稠度可以幫助避免水腫、結節和校正過度。這個未預料到的容積擴張也可能導致血管受壓,特別是在小的部位使用時。
注射小劑量的填充劑可以減少這個風險。經驗將幫助注射者在適當的平面放置填充劑,為了避免表淺玻尿酸的藍色腫塊。腫塊容易出現在淚溝、唇邊和眼瞼。用11號刀片穿刺並擠壓凝膠,注射玻尿酸酶來溶解填充劑以及按摩可以幫助逆轉有些不希望的注射填充劑部位。
熟悉危險區域和面部解剖是關鍵。眉間注射需要小心,因為這個位置側枝迴圈有限。血管受損引起壞死和罕見的致盲報導都出現在這個位置。預防和治療的記錄已經發表。注射前抽吸,用小劑量填充劑,較淺注射以及在中間注射可以減少這個風險。
填充劑直接動脈血栓形成被證明是可能的,常常有嚴重的疼痛性。治療選擇包括嘗試抽吸、強按摩、應用2%硝酸甘油糊劑、注射玻尿酸酶以及熱敷。靜脈栓塞常常是延遲的,出現鈍痛和淡藍色變色,類似於挫傷。如果這個情況持續超過2周,需要考慮這個可能性。鼻翼壞死這個併發症被公認是因為鼻唇溝位置注射玻尿酸引起的水腫壓迫面動脈分支引起的。
結節可以是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的,可能與感染有關,也可能與感染無關。結節併發症出現在2周內可能與不適當的填充劑放置有關,但疼痛和波動可以證明是感染。注射後2周到1年出現的結節以及1年後出現的延遲的結節,可能是對填充劑的免疫反應或感染性肉芽腫。
遲發性纖維性結節可見於刺激性填充劑顆粒放置較差,例如多聚-L-乳酸和羥基磷灰石鈣,特別是在移動部位,例如唇部,或者使用多聚-L-乳酸,特別是不適當的稀釋填充劑。這些可以通過按摩、用鹽水稀釋和皮損內注射皮質類固醇來治療。
皮質類固醇不能用於有觸痛或炎症性結節,除非它們已經用抗生素治療。
真性肉芽腫可以通過觸痛、腫脹以及有時的波動來鑒別,但可能需要組織學來證明。肉芽腫性結節可見於羥基磷灰石鈣在唇部注射,常常在12周內出現,而多聚-L-乳酸凝膠出現肉芽腫的頻率較高,可以在注射多年後同時出現在所有注射部位。非降解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引起的結節也可以在注射多年後出現。組織學上,這是有多種混合浸潤的肉芽腫性反應。
微粒特徵性形狀可以幫助鑒定填充劑亞型。需要排除感染。然而,檢查感染可能是困難的,常常需要多聚酶鏈反應分析或螢光原位雜交來證明微生物。聚丙烯醯胺凝膠對細菌感染敏感,已有數例使用這個填充劑注射時帶入低於正常菌落的毒力的報導。
皮質類固醇注射治療假定的纖維性結節可能開始會改善感染性結節的症狀,但也可以促進細菌的生長。
生物被膜可以自身維持菌落減少新陳代謝使得耐受抗生素並產生遺傳變異使得逃脫免疫系統。在生物被膜出現的早期階段,培養是陰性。來自牙科工作、創傷、皮質類固醇注射或在先前治療位置填充劑再注射可以啟動生物被膜,產生急性化膿性感染或亞急性肉芽腫反應。生物被膜引起的炎症性結節需要用抗生素數周進行治療,且常常需要不止一種抗生素。
如果認為是由生物被膜啟動引起的感染,在感染早期建議使用克拉黴素或米諾環素連續6周。患者開始抗生素治療後,常常需要切開排除填充劑或者手術或者注射玻尿酸酶來清除並預防感染和生物被膜再復發。
真皮注射填充劑應該像手術一樣的進行,有適當的準備並對面部解剖有詳細瞭解。這可以幫助預防出現或啟動生物被膜。處理併發症最好的方法是避免它們。掌握填充劑凝膠的各自特性以及熟練的注射經驗可以幫助減少不良事件或不希望結果的風險。
補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