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電話與我們連絡(原則上只接受約診);我們的電話是02-2750-0066。地址在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49巷2號7樓。
你也可以加上我們診所的Line;全球都可以Line通話
如果您搭乘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交會的忠孝復興站第4號出口。就在臺灣第一家Sogo百貨公司右手邊巷子。
如果您開車/搭車/公車: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有幾十號公車,基本上在「捷運忠孝復興站」下車。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先來一個問題,算是暖場…
醫師您好,以下是我肌膚目前的狀況,不知使用高效保濕修敏精華乳跟PGA搭配是否適當?
我的肌膚屬於容易敏感類型,有時脫下高領毛衣時,被磨擦到的肌膚會瞬間感到很刺痛。
另外,平常保養多用溫水跟不會引起不舒服的洗面乳洗臉。冬天晚上、起床沒甚麼出油,又沒有外出,我甚至就不洗臉。若有外出則回來後會做清潔,與以不會使我過敏的乳霜保養,但肌膚仍時不時會冒出丘疹,頂端有膿皰。好發在左側下巴。兩頰的泛紅對我來說更是家常便飯,目前沒見過哪天我臉不泛紅的。
平日無化妝習慣,夏天肌膚頗油(全臉);冬天兩頰油度正常(我不知是否偏乾,至少不會緊繃,但微笑的時候,鼻翼旁的肌膚會有橫向紋路出現)。
還煩請醫師惠予珍貴建議,在此先謝過了!
又油、又乾、又粉刺、又冒痘、又敏感?「錯誤治療粉刺導致酒糟」的續文~
各位看到這樣的問題(<=先撇開產品使用不談),是不是覺得非常熟悉?是的,每天、每次都會有每個人問同樣的問題…
「我的臉夏天很油,冬天很乾,粉刺不少,偶而還有化膿的痘痘,而且經常覺得敏感~」
很怪異吧?有油卻不鎖水,無法溶解粉刺…有粉刺(甚至化膿)卻不會「堵塞油孔(<=所以還會很油)」?
當然,現實生活中,許多朋友不一定如此「簡單明瞭」、「單刀直入」,他們可能對「很油」或「很乾」,甚至「粉刺」的定義都不同您我(<=特別是飛快看診時…),比方說:
患者往往「很天才」,醫師應當「一直問」…
「醫師,我的臉粉刺實在超多…做過果酸、杏仁酸、AB酸、淨膚雷射、飛梭雷射…一大堆治療的結果,粉刺反而更多…為什麼!?」
「除了粉刺很多,您會不會感到臉部乾乾的?」
「乾燥倒沒有,只是洗完臉有點小小緊繃…」
「緊繃就是乾燥啊!會不會痛?」
「不會痛啦…可是會有點刺刺的、癢癢的感覺…」
「…!?您覺得「刺刺的」不算痛?刺跟癢就是小痛啦~」
「哦…那就真的有點乾跟痛…」
「臉上會不會有些發紅的感覺?」
「不會!這個真的不會…只有在稍微熱的環境才會紅起來…」
「…!?」
「而且我跟你說,醫師;我的T字部位愈來愈油,兩邊臉頰又很乾…」
「您剛剛不是說「乾燥倒沒有」?」
「對不起,我忘了...」她終於說~「我以為輕微的敏感不算乾燥...」
粉刺治療後沒有改善,還惡化成「又油又乾又粉刺」?
先談「粉刺」。粉刺形成的原因,當然是「未溶化的角質」。「溶化角質」這個行為是皮脂與汗水共同的責任。如果「粉刺很多」,您第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不是「怎麼去角質」(<=在地上潑硫酸,受傷的是地面,還是埋帶土裡的蘿蔔?),應該是「為什麼角質無法溶解?是太多新生角質?還是太少皮脂與汗水?」
當皮膚發炎程度增加,角質代謝速度加快;像是濕疹、酒糟、果酸燒傷或飛梭雷射傷害,確實會出現「太多新生角質」的情形,也就是所謂「治療後脫皮」的來源。但是「單純出現粉刺」的朋友不應該是這種情形。
換句話說,「太少皮脂與太少汗水」才是問題的真正原因!
為什麼「皮脂與汗水會變少」?這個問題很有趣—我問過一大堆醫師同儕與患者,沒有人相信「臉上會不分泌油脂與水分」。弔詭的是,大家又確認(<=不只是「相信」)臉上有粉刺現象。所謂「粉刺」,就是塞住毛孔口的那個東西;既然「塞住」毛孔口,「那個被塞住」的毛孔口無法分泌油脂,難道不是合理的事嗎?因換句話說,「皮脂與汗水變少,當然是因為腺管堵塞!」
(這裡出現了「雞生蛋、蛋生雞」的現象—粉刺使皮膚分泌下降,皮膚分泌下降進一步惡化粉刺)
為什麼腺管會堵塞?因為「某些刺激成分進入了腺管,造成腺管內側角質增生,結果「粉刺」堵塞了腺管」。
換句話說,「致粉刺效應」是粉刺生成的主要思考。
「致粉刺效應」
致粉刺性(comedogenicity)是個蠻常見的名詞,一般人(甚至 包括 醫師)都不以為意。我們來看看網路上引用的定義:
病因:毛囊堵塞而產生非發炎性毛囊病灶(黑頭或白頭粉刺)
成因:通常是因為擦的東西引起毛囊開口附近的角質增厚,塞住毛囊所致
病程:通常擦了某種產品幾週後才會慢慢看到反應;停掉產品後,即使擦了治療粉刺的藥,也要幾週甚至幾個月才能完全回到原貌
如果您夠細心,一定會注意到我把「角質增厚」特別標示出來。
「角質增厚」代表什麼?
這篇文章已經寫得夠多了,這部份還要費許多筆墨(<=?)
上帝(mother nature)創造角質,主要的目的就是「隔離物理與化學性傷害」。當皮膚感受到傷害風險—無論是物理(摩擦、日光)或化學(酸、鹼刺激)傷害,皮膚很認真地快速增生了許多角質,用以隔離這些傷害因子。
是的,「角質增厚」就代表了「擦的東西」是有問題的—或者,更廣義地說,「細胞不喜歡=有毒」。
再一次引用麻辣火鍋理論
請容許我不斷地引用麻辣火鍋的例子—如果您是麻辣火鍋迷,一定可以理解我的「衝動」。如果您厭惡麻辣火鍋,更可以理解之後的「衝動」。
(以上是廢話~請見諒)
麻辣火鍋的特色是:吃下去很辣,肚子很咕嚕、咕嚕,接下來…就「不忍心說」了。
「吃下去很辣」的意思是「麻辣經過舌頭與喉嚨,非常刺激」。「肚子很咕嚕、咕嚕」則是指「麻辣停留在胃裡面,極端刺激」。
這裡出現很重要的醫師盲點:如果麻辣只是經過舌頭,舌頭都覺得辣;麻辣停留在胃裡,胃一定更不舒服=>如果「擦的東西經過毛囊開口,皮膚就忙不迭地增生角質來保護自己;這些東西經由毛細現象吸收到毛囊底,這個沒有角質保護的地方,當然對皮膚的傷害更深入、更刺激!」
這,就是敏感/酒糟的一個重要來源!「又粉刺、又膿疱」第一次出現,還要加上「又敏感、又發炎」。
「油切」與「控油」
其次,民眾與醫師往往誤以為「青春痘是出油的結果」。因為這樣的誤解,接著就討論「如果不出油,就不會長青春痘」。
這樣的謬誤我們在青春痘與酒糟/敏感性肌膚…還要油切,還要控油嗎?談過,「如果便秘應當以通暢方式處理;鼻塞應當以通暢方式處理。有什麼道理粉刺,應當以控油方式處理?」
經過肌膚監測的實踐,我們發現「控油」是個錯誤的、傷害的思維。如同青春痘與酒糟/敏感性肌膚…還要油切,還要控油嗎?文章提過,皮脂腺的先天「使命」是分泌油脂。如果我們「鼓勵」皮脂腺,它應當出現的行為是「分泌更多油脂」。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有能力「抑制」皮脂腺的油脂產量,顯然必須透過傷害、壓抑皮脂腺細胞等負面行為才能達到目的。
也就是說,如果「某個成分」可以控油,顯然可以「傷害皮脂腺細胞」。那…這個「傷害皮脂腺細胞」的成分對其它皮膚細胞會「很友善」嗎?所謂的「控油」,是不是「麻辣火鍋的重辣成分」?「又粉刺、又膿疱、又敏感、又發炎」第二次出現。
最後談談「又乾、又油」的成因
小汗管(分泌汗液)的直徑大約是30~50微米(um)。毛孔大小我不太記得,但是人類的毛髮直徑大約是20~180微米,毛孔又比毛髮大(所以才「鑽」得出來),猜測約為200微米。換句話說,毛孔(皮脂孔)的直徑大約是汗孔的5倍,截面積大約是25倍。
從這個數據下去推算,當「擦的東西」沿著毛孔/汗孔以毛細滲透方式進入皮膚時(<=不要再告訴我,玻尿酸的分子太大,不會進入真皮了…哪個東西的「分子」會大過肉眼可見的孔徑?分子大小只會造成吸收程度差異,不會是絕對阻攔因素;保養品吸收的途徑=談談許多人都會犯的錯誤!?),這些「增生的角質」必然先堵塞較小的汗孔,如同「小水管容易堵塞」原理是一樣的。
冷氣房的肌膚乾燥宿命文中,我們闡述了「酸性保護膜是由皮脂+汗水+角質蛋白所混合成的天然乳液」這個事實。現在我們來「算一下數學」…
乳液=油+水+界面活性劑
假設臉上某個部位「非常完美」,它的「油、水與角質乳化現象非常均勻」。也就是說,基本上呈現出這樣的算式(乳液=油+水+界面活性劑):
作用前:酸性保護膜(0)=皮脂(100)+汗水(100)+角質蛋白(100)
作用後:酸性保護膜(100)=皮脂(0)+汗水(0)+角質蛋白(0)
在完美(mother nature)的設計下,我們擁有酸性保護膜,不覺得很油、多汗,也沒有粉刺、黯沉的角質堆積問題。這就是您在脖子、手臂、胸口、肚子…各處皮膚發現的現象。
當「致粉刺性」造成「毛囊開口附近的角質增厚,塞住毛囊」後,局部汗管(<=所以不僅僅是「毛囊」)先被塞住,可能還有一些皮脂孔殘存;角質仍舊繼續「肆無忌憚地往外增生」。算式就會變成:
作用前:酸性保護膜(0)=皮脂(70)+汗水(0)+角質蛋白(100)
作用後:酸性保護膜(0)=皮脂(70)+汗水(0)+角質蛋白(100)
是的,在這些區域,您會發現「很油」(<=油脂分泌其實減少,但是無法乳化的廢油卻增多了)、「很乾」(<=沒有水,也沒有乳液)而且「粉刺、黯沉得厲害」(<=所有的角質都無法被溶解、帶走,成為令人厭惡的「老廢」角質)。
所以…又乾、又油、又粉刺、又膿痘、又敏感、又發炎
各位現在可以發現,您的敏感甚至是酒糟肌膚,很可能是某個「致粉刺性」產品的結果。而醫學界對「致粉刺性」的輕忽(<=不是因為黑心,是因為不理解),造成「粉刺堵塞腺管,因此又油、又乾」+「造成粉刺的致粉刺性(控油?)物質,也會造成皮下發炎,所以隨時敏感、發紅」這種必然同時存在的現象—有粉刺的人,臉部一定至少微紅;臉部敏感的人,絕對不會沒有粉刺!
至於這些「致粉刺性」的產品是…?錯誤的青春痘治療導致酒糟、粉刺、發炎與酒糟的愛恨情仇=「粉刺發展成酒糟」的學理猜想。
回答問題:
發問者的「肌膚屬於容易敏感類型…被磨擦到的肌膚會瞬間感到很刺痛…不舒服的洗面乳…使我過敏的乳霜保養…冒出丘疹,頂端有膿皰…兩頰的泛紅對我來說更是家常便飯,目前沒見過哪天我臉不泛紅的…」就是敏感、慢性發炎的意思。至於「鼻翼旁的肌膚會有橫向紋路出現」就代表了乾燥。文中雖然沒有提到粉刺,「粉刺」一定是她的早期困擾…也就是說,請她閱讀錯誤的青春痘治療導致酒糟及粉刺、發炎與酒糟的愛恨情仇=「粉刺發展成酒糟」的學理猜想,一定會備感親切。
至於產品的使用,請容我提醒一句: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其次,您的「冒出丘疹,頂端有膿皰」就代表了「皮膚一直在自我排毒,努力反抗」。換句話說…PGA/平衡滋養霜/高效保濕修敏精華乳的2010年使用小手冊…?是一定要先念的文章。
補充閱讀:
PGA/平衡滋養霜/高效保濕修敏精華乳的2010年使用小手冊…?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