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電話與我們連絡(原則上只接受約診);我們的電話是02-2750-0066。地址在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49巷2號7樓。
你也可以加上我們診所的Line;全球都可以Line通話
如果您搭乘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交會的忠孝復興站第4號出口。就在臺灣第一家Sogo百貨公司右手邊巷子。
如果您開車/搭車/公車: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有幾十號公車,基本上在「捷運忠孝復興站」下車。
(Yahoo決定關閉blog。自即日起,極緻皮膚科的blog搬到了http://www.abskintw.com/。您可以掃描上面這個「太大」的二維條碼,找到這個新地址)
Dear宋醫師,您好~
我是蘋果日報副刊美容記者,之前爽報與您合作過愛漂亮的專欄,覺得 宋 醫師人好又專業XD,不知現在是否可 麻煩宋 醫師一下,替我回答一些與秋冬保養有關的保養問題?
一. 有哪些今年流行的新成分保養品(例如:之前流行過杏仁酸)是適合秋冬美白可使用的?是否有光敏性?
您既然了解我,就知道我不追求流行……
其一,「醫學」是非常嚴謹的科學,「擦在臉上的保養品」實際上會滲入皮膚,真正影響皮膚的健康狀態(變好,或變壞)。因此「流行的新成分」這件事在商業行銷或許是對的,在醫學界往往是錯的——這種「瘋狂一陣子之後,開始發現非預期反應」的蠢事,「脈衝光的斑馬紋事件」、「電波緊膚後莫名其妙的脂肪萎縮」、「肉毒桿菌素劑量不慎變殭屍臉」、「錯誤皮下填充手法造成眼睛瞎掉」、「飛梭雷射後的奇怪反黑」……我們可以舉出一個又一個籮筐。
嚴肅地說:流行,追求最新且驚人的概念;醫學,追求最安全且穩定的效果。醫學與人命息息相關,因此醫學界不看流行,我們只看「有哪些成分、那些行為,長久下來是穩定且可以預測的?」
這個題目請原諒我將它改成「那些美白成分適合秋冬使用?是否有光敏性?」
秋冬美白的題目,就季節順序來看,可以思考:
「夏季曬傷後,迅速褪紅以預防反黑」
「已經變黑之後,如何安全美白」
這二個面向。更深入地看,還應該討論:
「這些美白成分在相對乾燥的秋季與冬季使用,會不會造成皮膚的負擔」
甚至是
「敏感肌膚使用了這些美白成分之後,會不會造成更多的潛在發炎,最終引起更多的反黑反應」!
(<=補充說明一下,「敏感肌膚」這個名詞雖然皮膚醫學界還沒正式承認,但是「敏感=潛在發炎」這個概念基本上已經眾所同意)。
從「夏季曬傷後,迅速褪紅以預防反黑」下手,各位可以發現許多抗發炎成分,如植物萃取物、維它命C與維它命E……甚至使用類固醇等藥物,都是可行的思考方向。
「已經變黑之後,如何安全美白」則可以考慮簡單酸類換膚(例如您提到的杏仁酸換膚或胺基酸換膚)、左旋維它命C、麴酸、維它命B3(菸鹼醯胺)……甚至維它命A酸、對苯二酚都在考慮範圍內。
但是!
一旦思考「這些美白成分在相對乾燥的秋季與冬季使用,會不會造成皮膚的負擔」這個議題,酸類換膚(從果酸到杏仁酸)、麴酸……就立刻被排除在外。然後「敏感肌膚使用了這些美白成分之後,會不會造成更多的潛在發炎,最終引起更多的反黑反應」又使得類固醇、對苯二酚與維它命A酸(合起來稱為「美白三合一藥膏」)變成不可使用的選項。最終只剩下菸鹼醯胺等幾個相對少數的成分可以通過考驗?
這麼囉哩囉唆地講,只是要提醒各位:「理論上可以用」不表示「實際上可以用」。即便是最溫和的左旋維它命C導入,我都見過表皮輕微灼傷,然後結痂變黑的案例。
(維它命C也是酸;學名稱為「抗壞血酸」)
另外,從「成分分析下手確認保養品」這件事,早就被醫學界判決出局了——從成分表可以大約猜測保養品的設計意圖;但是該保養品「廠商是不是誠實」、「有沒有如廠商宣稱的效果」、「會不會出現非廠商預期的意外」都不可能藉由保養品成分表閱讀而確認。(補充閱讀:「以閱讀成分表方式理解保養品」?不!可!能!)
如果各位聽不懂,請思考一下「陽春麵的成分表」。
所謂「陽春麵」,不外就是麵條、鹽巴、大骨湯頭、一些胡椒粉與幾點青蔥。講究些的老店家可能撒上幾許蒜末。但是「麵條、鹽巴、大骨湯頭、胡椒粉、青蔥、蒜末」的成分表,並不足以表示該陽春麵好吃與否;更嚴肅地說,甚至連該陽春麵「長什麼樣子」都說不上來——麵條可以粗扁而軟爛,也可以細圓而口感堅硬;大骨湯頭或許清澈卻濃郁,也可能只是一大堆廉價油脂混合。鹽巴多寡、胡椒粉的含量、青蔥綠脆或腐壞、蒜末烘培的功夫……這許多因素共同構成了一碗「最簡單的陽春麵」。成分表看來相同,相對比例、材質等級與師傅做工不同,陽春麵的衛生狀況就大不一樣,遑論風味各異!
因此,討論「那些美白成分適合秋冬使用?是否有光敏性?」這個題目,還是必須回到 皮膚科 醫師的老本行:現場持續觀察,以確保「理論上正確,實作上也正確」。
也就是說,「最」正確的建議是:首先多蒐集資料(現在Google很方便的),那些美白成分是酸性作用,那些美白成分是(抗氧化)還原作用……這許多成分的光敏機率如何?然後在使用前作一次肌膚監測,留下使用前的基礎資料;使用後每一星期到一個月追蹤一次。藉由反覆對照這些資料,最終您會知道終端產品的長期作用與風險。
請記住:您買到的不是「單一成分」,是「整個產品」;陽春麵好不好吃,不能只談「玫瑰岩鹽與深海海鹽」的差異。陽春麵安不安全,也不僅僅是「鹽的出處是不是遭受福島輻射汙染」,還包括了「這碗麵是不是太鹹?」、「會不會一口氣吃了太多碗,累積太多鹽分?」這許多現實問題。
至於追蹤、比對的頻率,基本上保養品作用速度很慢,除非已經是判讀高手,一個月追蹤一次就可以了。以我的判讀功力,一週到十天的追蹤頻率,偶而還看不出什麼太大差異呢。
二. 秋冬時,洗臉去角質的正確步驟或方法?
對正統 皮膚科 醫師來說,「去角質」基本上是不需要的、根本錯誤的行為。從演化角度來看,角質的「先天設計」就是幫助皮膚抵抗外界的物理摩擦與化學滲入。因此單純 從皮膚科 醫師角度來看,根本不存在「正確去角質」這個說法。
然而從「傷害皮膚的修復協助」與「皮膚美容學」立場看,「必要的去角質」是可以理解的——冬天腳後跟厚化龜裂,必須適度減少角質厚度,才能讓滋潤油脂確實乳化角質,最終產生酸性保護膜效果。如果沒有減少角質厚度,即使拼命給予保濕滋潤,也不容易產生好效果。況且角質真正軟化(乳化)後,不斷地走路摩擦,還是可以幫助角質磨損,慢慢出現「適度、天然去角質」結果。
這個問題的正確回答是:正確且適度地保濕,就可以達到皮膚自然代謝的結果,不需要刻意地去角質。從文獻與監測中知道,保濕產品中的乳化劑已經成為皮膚敏感、刺激的可能來源。因此「正確且適度地保濕」也意味著「必須使用長期監測安全的保濕產品」加上「適度地維持保濕狀態,不要過度給予保濕成分」。
細胞是活的,有一定的耐受度,也就是一定的劑量承受力。因此這許多「適度」、「安全」字眼,就是「長期監控、長期比對;以確保永遠維持在正確劑量範圍內」的科學意義。只有適度,才有安全。
三. 在秋冬時,夜間美白的正確步驟或方法?
看到這裡,您就知道這題目其實算是回答過了:美白的原則不外乎「預防」(防曬與褪紅)與「清除」(去角質與抗氧化)。褪紅、去角質與抗氧化都是滲入行為,因此必須以「長期監測,反覆對照」來確定終端產品真的出現廠家所宣稱的效果;並且以「長期監測,反覆對照」來預防廠家也不知道的未知風險。
(也許您會問,「未知風險」是什麼?記得「佳麗寶白樺精粹『美白卻白斑』事件」嗎?您猜佳麗寶公司「願意」發生損失500億日圓的事件嗎?)
因此,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回到前面說過的:首先多蒐集資料……然後在使用前作一次肌膚監測,留下使用前的基礎資料;使用後每一星期到一個月追蹤一次。(補充閱讀: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四. 未來2014年 宋 醫師覺得保養趨勢會是如何?
從1993年果酸火紅,2000年脈衝光與肉毒桿菌素風潮,2002年玻尿酸進入台灣、2004年淨膚雷射,2005年電波/射頻緊膚,2006年飛梭雷射/點陣激光進入台灣……至今六、七年來,「真正」美容醫學基本上處於一個沉悶、沒有創新性突破的狀態。
各位也許看到微整形與生髮領域開始茁壯,看到溶脂、體雕的四處風行。但是在專業醫學會教育主委(就是我)眼中,這些後來的小火星,其實沒有太多的創新作為。討論「2014年的保養趨勢」,以目前看到的新科技狀態,估計仍舊是「把改善吹噓成創新」的狀態。
但是……請容許我再一次提醒各位:時尚界講究「愈新潮愈好」,醫學界在乎「愈安全愈好」。錯誤地套用「愈新潮愈好」的心態,各位往往只有「受傷」與「更受傷」的差異。請各位理性地想想清楚:一方面抱怨「我不想作白老鼠」,一方面又盲目地「追求2014年最新保養趨勢」,這難道不是很矛盾的事嗎?
五. 今年最火紅的幾個新成分?明年會紅的新成分?明年整形、醫美的趨勢?
同樣的問題,同樣的思考。依照今年(現在都已經九月了)觀察的科技趨勢,估計明年大家會看到生髮的浪潮(雖然生髮本身幾十年來沒有太多進步。植髮倒是有些不同),繼續出現雷射或超音波溶脂的廣告……
最後,小聲且祕密地(?)告訴各位:估計二、三年內,各位不會看到廠商在臉部皮膚的保養與治療上有太多著墨及宣傳(除了每年春季與秋季的例行「最新科技成分」吹噓之外……)。理由很簡單:沒有真正創新,就沒有真正突破。
報告完畢。
① 我不反對使用保養品!我唯一的關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對「盲目地使用保養品」、「盲目地執行醫學美容」。
根據科學邏輯,要確定保養品或治療的安全,應該在使用前、使用後都做紀錄;而且必須長期監測,反覆比對。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與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的核心價值。
如果相信單次監測的「證據」,就會出現「使用類固醇的褪紅效果很好,應該長期使用」這麼愚蠢的事!保養品與醫美治療長期使用、大量使用;對身體的影響深遠。只有真正長期監測,才能確保長期劑量安全。(「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② 如果您初次看到這個blog,發現「看不懂文章內容」。這是因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順序不一。拜託您買本循序漸進的科普書籍(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也可以聽錄音檔。理解真正真理之後您就會發現:
因為醫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瘡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錯誤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傷害出現的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一定有改善!
只要正確實施並遵守肌膚監測的指導,這就是您最重要的科學證據!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還請訂閱本blog。
③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的醫學證據非常有把握,還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協助建立相關肌膚監測原則。至於買書……
補充閱讀: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 2013-01-04 19:09:46
「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 2013-06-18 20:18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臺灣廣播公司錄音檔 2013-02-01 21:23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 2011-03-15 21:27
患者教育應教導患者進行邏輯思考=醫學美容時訊專稿採訪 2011-05-06 20:39
教導邏輯,才是好老師!=談「如何看懂這個部落格」 2011-11-25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