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電話與我們連絡(原則上只接受約診);我們的電話是02-2750-0066。地址在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49巷2號7樓。
你也可以加上我們診所的Line;全球都可以Line通話
如果您搭乘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交會的忠孝復興站第4號出口。就在臺灣第一家Sogo百貨公司右手邊巷子。
如果您開車/搭車/公車: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有幾十號公車,基本上在「捷運忠孝復興站」下車。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隨著大汪戀與海南島沸沸揚揚,再看到小S替姊姊出面:「如果媒體曬黑了,去打美白針啦,我買單」。上海週末畫報趙編輯「忽然希望」我寫一篇關於美白針的看法…
(我知道這篇文章「會得罪很多人」,猶豫了近一個月…)
什麼是「美白針」?
二十多年前,臺北某皮膚科前輩醫師推動「美白針注射」,引起許多爭論與撻伐。大約十年前,大S出了本「美容大王」, 時髦 小姐們開始瘋狂追逐美白針;之後臺灣醫療環境快速惡化,美白針的贊同派逐漸壓過反對聲浪,至今蓬勃猶然。
嚴謹追溯美白針歷史,前身應當源自於保肝劑。長久以來,華人肝炎比例偏高,醫師因此提供保肝劑的注射。這些「保肝成分」以維它命B群、肝臟胺基酸及谷胱甘肽為主體。隨著「大家愛打針」的民族性發揮到了極限,維它命C、銀杏萃取物、硫辛酸等營養及抗氧化物質也被加入,然後…忽然發現有些人「變白了」!
也就是說,世界上本來沒有美白針—「靜脈注射」是如此嚴肅的侵入行為,為了「美白」這種低階生命需求,醫師「不應該」發明美白針,這也是當年爭議與撻伐所在。然而商人是逐利的,群眾可以被洗腦…而媒體,本來應當負起正面教育責任~
為什麼「美白針」會紅火?
毒品所以令人沉迷,當然不因為「有毒」,而是因為「效果明顯」。美白針也一樣:靜脈注射的藥效吸收比口服更快速、更完整也更直接。對於愛美的人來說,使用靜脈注射方式給予美白、抗氧化成分,「幾乎立即獲得美白效果」,實在是非常巨大的誘惑。這是「需求面」的狀況。
另一方面,針劑成本與收入費用相比,實在是…「利潤相當不壞」。這種「幾乎立即獲得營業金額激勵效果」,當然是「供應面」機構難以抵擋的巨大誘惑。
醫療商業化如此,有些醫療是必須的,有些醫療「被必須」了。看看多少網頁對美白針的形容,您大概就理解「被必須」的動機有多麼強烈…
「美白針採用點滴注射方式,時間大約30分鐘,很適合忙碌的上班族抽空治療。原則上每週施打兩到三次,一個療程十針可以在一個月內打完…美白針的成分可以抑制黑色素生成,促進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增生,老化的肌膚在治療後會重新出現光澤,即使沒有化妝,感覺也像上了粉底的感覺一般,白裏透紅…當然,定期的保養還是需要的,在效果出現以後,建議大家繼續接受定期的保養,維持好的效果」
為什麼不應當提倡美白針?
身為醫師,「醫學倫理」永遠處在「醫學技術」的前位,這是基本準則。歷史上太多忽略「不傷害病患」的錯誤前例;戰爭中以「醫學進步」為藉口的恣意實驗,最後受傷的不僅僅是受術者、不僅僅是戰犯,也將整個醫學界的尊嚴都賠進去。這些價值、前後位的判斷與認定,主要依據「生命需求的相對輕重」。
各位很清楚:相對于「傷害健康」這種重大風險,「美容」基本上算是低階生命需求。更白話地說:「肌膚黑黑的」不會危及健康,「醫療侵入行為」卻可能造成不明風險。即便美白針提供些許美白效果,考慮到感染、漏針、心血管液體負擔、腎臟與肝臟傷害、人際傳染的各種風險,醫師不應當「因為美白而提供靜脈注射」是非常確定的。「以針劑侵入風險換取區區美白利益」確實違反了「絕不傷害患者」的醫師誓言。
哪些人不應當使用美白針?
當今這個浮華的社會,我當然知道「正確的呼籲如微風輕拂,一點效果也沒有」。如果各位難以抗拒美白針的巨大誘惑,願意「為藝術犧牲一切」;還是有些美白針的禁忌必須提醒:
① 由於傳明酸的止血、凝血作用,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應使用。高血壓、心導管支架、血液黏稠度過高、女性荷爾蒙使用者,都不建議使用美白針。
② 處於生理期間的女性,不建議使用美白針或相關成分,以免造成經血排除不良,導致局部淤積、細菌感染風險。
③ 糖尿病、腎臟與肝臟疾病、免疫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患者,因為針劑出現感染機會更高;加上已經衰弱的代謝器官未必能承受藥物壓力,使用要非常謹慎。
④ 懷孕婦女,不可注射美白針。無論供應者如何宣稱,藥物對於胎兒的影響究竟如何,短期與長期風險究竟如何,絕對是無法預測的風險。
⑤ 初次使用美白針患者,要小心藥物過敏史。多種成分混合後已經相對複雜,竟然還「建議長期使用」!?複雜成分的反覆接觸會誘發什麼樣的長期與短期過敏反應,這也是無法預測的風險。
結論:
在醫學倫理與醫學學理中,美白針至少犯了二個大禁忌:「鼓勵針劑使用」與「鼓勵藥物長期使用」。各位可以發現,隨著時代進步,現代醫學正盡力減少針劑使用—各位到醫療院所看病,很少被要求打針了吧?疾病尚且不建議針劑,「鼓勵使用美白針來美白」本質上就是違反醫學進步的怪異思維。
其次,沒有醫師應當鼓勵民眾「長期用藥」。即使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我們都時時監測,希望快快降低藥物依賴。「鼓勵藥物長期使用」絕不會是正確的醫療行為。
姑且不談「醫療道德」這麼枯燥的題目,就從「投資報酬率」下手:各位冒著不小的健康風險,取得區區的短期美白成果,您認為這種投資是對的嗎?再退一萬步看,許多美白針成分,像維它命B、C、谷胱甘肽甚至銀杏、硫辛酸都有了口服劑型,一樣方便、一樣有效;您…
還決定挨一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