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緻皮膚專科診所
錯誤

搜尋文章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我們在哪裡?

如果您想電話與我們連絡(原則上只接受約診);我們的電話是02-2750-0066。地址在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49巷2號7

你也可以加上我們診所的Line;全球都可以Line通話

如果您搭乘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交會的忠孝復興站第4號出口。就在臺灣第一家Sogo百貨公司右手邊巷子

如果您開車/搭車/公車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有幾十號公車基本上在「捷運忠孝復興站」下車。

我們的google地圖


立即溝通

這是綺麗健康生技的Line

這是綺麗健康生技的FB

這是綺麗健康生技的微博

 


關注我們

繁簡轉換

RSS

    首頁 -> 肌膚監測教育文章
分享到           11.5K
科學地談「正確洗臉」=武漢大學「中外女性健康;美妝學院派」邀稿
2011-11-21 00:00

醫學美容盛行的今天,大家關注的焦點往往在「如何更快速」、「如何更有效」地處理美容問題;渾然忽略了「之所以出現美容問題,當然是因為皮膚傷害」。

 

「皮膚傷害」,就屬於醫療範疇!

換句話說,「醫學美容」之所以異於「生活美容」,不應該只是「更快、更有效」,應該是「更準確地診斷皮膚傷害程度,提出科學性的解決方案」

為什麼要談「正確洗臉」?

與「醫學美容」潮流相同,敏感性肌膚盛行的今天,所有人關心的議題都是「如何選擇「適合」的保養品」。如果再細心一點,可能思考的是「如何選擇合適的洗面乳」。然而從臨床實作看,從邏輯看,「如何正確洗臉」才是不傷害皮膚最原始的關鍵

請各位假想最極端的例子:如果有位朋友每天使用鋼刷子刷臉,把臉皮搞得一團鮮血淋漓;這時候來討論「哪個洗面乳不會引起皮膚發炎」,究竟有沒有意義?

再比喻說:醫師面對菸癮很大的慢性咳嗽患者,卻忽略「必須先戒菸」的醫療建議;即便醫師醫術如神,鎮咳、化痰藥物珍稀昂貴,究竟有沒有意義?

洗臉,是所有保養動作的開始老廢角質清除乾淨些,「有效成分」(<=假如有)也吸收快些、多些。過度傷害保護層,給再多的營養物質,或無法產生良好治療效果(鋼刷之後給予生長因子?),或有效成分刺激太強(鋼刷之後給予「適度」果酸?)。因此正確控管洗臉強度,絕對是日常保養的重要基礎。第一步錯了,就不用討論其它了

不同膚質女性正確的洗臉方法?

坊間盛行「油性、中性、乾性、混合型肌膚」這些說法,究竟是否符合科學原則?什麼是油性?以「洗完臉五分鐘後覺得很油」來做基準,到底合不合理?新疆19歲天真姑娘,跟新加坡30歲都會女郎,完全不考慮各自的溫差、濕燥等環境,都以同樣的時間作為評估基準嗎?一位在新加坡被認定為「油性」的朋友,旅行到新疆後不會表現「乾性」現象?如果皮膚的狀態可以隨時變動,「膚質」究竟是什麼?會隨著環境變動的狀態,算是「符合科學原則的定義」嗎?

另外,網路盛行的今天,我們接觸到各式各樣的說法;有些人瘋迷「日本超微細洗臉海綿」、「蒟蒻洗面膠」,認為「不這樣洗,絕對洗不乾淨。洗不乾淨,絕對會出問題」。另一方面,有些人連「使用化妝棉塗抹化妝水」都咒罵,擔心「太粗糙會傷害角質」。

大家膚質相同,人人膚況迥異

這些看來紛雜、極端差異的疑問,其實有個很科學的歸納:「膚質」與「膚況」。

膚質:

皮膚的先天遺傳傾向。比如男生通常較油,女生多半細緻;赤道地帶膚色深些,高緯度地帶多為白種人。

膚況:

不管是哪一種膚質的人,過度清潔就會變乾,過度曝曬就會變黑,到海邊旅遊比較濕潤,大陸中心都會較乾。

臨床經驗與實際觀察,同一個環境中,「膚質差異」多半不大;「膚況差異」倒是比較明顯。事實上,前述的油性、乾性、中性等「膚質」;各位認真思考,多半覺得自己「T字部位油性,兩頰中性偏乾」。即便「自認為敏感肌膚」的朋友也多半近似。換句話說,所有人都是同樣膚質,不同膚況。甚至同一個人,不同季節也會出現不同膚況。這種「基礎膚質相同,人人膚況迥異」」的現象,當然是季節、環境條件與生理健康等錯綜複雜交織的瞬間或短期表現。

把觀念釐清楚了,我們就可以發現真實:「膚況」是可以被「洗臉方式」影響的!因此,與其討論「不同膚質女性正確的洗臉方法」,不如討論「如何正確地在不同膚況下洗臉」

什麼才是「正確的洗臉方式」?

科學的邏輯是這樣的:想討論「如何正確養生」,首先必須訂定「活到100歲就算成功」這個最終目標。然後分析長壽的人多半作了什麼?短命的人又犯了哪些錯?最後再「作對、改錯」,於是「正確」養生。

討論「什麼才是正確的洗臉方式?」,也必須遵循同樣的邏輯階段先定義「什麼是正確的洗臉結果?」,然後尋找「影響洗臉結果的因素」,最後才是「如何達成正確的洗臉結果?」。

      什麼是正確的洗臉結果?

如果我們回顧「洗臉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清除臉上污垢,又不傷害臉上皮膚」。換句話說,「把臉洗乾淨,而且不傷害臉皮」就是正確的洗臉結果

(洗澡、洗頭也一樣)

理論上的「把臉洗乾淨,而且不傷害臉皮」,在實務上會是如何表現呢?皮膚本來就有自我檢測能力;當皮膚受到刺激後,會隨著保護膜與皮膚本體的傷害,逐漸出現「乾燥、緊繃、搔癢、微刮、小痛、刺痛、大痛」這些不同等級的表現。換句話說,許多朋友喜歡「洗完臉,感覺清爽、繃繃的」,其實就已經是輕度傷害了

因此,理想上「把臉洗乾淨,而且不傷害臉皮」的現實結果,就是「洗完臉可能覺得清爽,但決不緊繃」。加註「可能」二個字,是採取「與其誤傷,寧可錯放」的「仁心」概念~

      影響洗臉結果的因素:

得到「洗完臉可能覺得清爽,但決不緊繃」的現實結果,就要接著討論「如何實際執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洗衣服的經驗?一件沾滿油污的皮衣,我們要如何「又把油漬洗去,又不傷害皮衣」?仔細思考,各位可以發現四個限制條件:清潔劑水溫材質搓揉力道

-①         清潔劑:想到「過度清洗」,第一個聯想到的條件就是「太強力的洗面乳」。選擇相對低強度的清潔產品,確實可能更安全地清除汙垢;「可能」。

-②         水溫:所以「溫和洗面乳」一定不會傷害皮膚?假設有人「以溫和洗面乳搭配98沸水」洗臉所以適度水溫(估計26~30左右;「估計」)也是不傷害皮膚的重要條件。

-③         材質:再假設,某人「以溫和洗面乳搭配26溫水」,然後「搭配鋼刷刷臉」,結果又是如何?洗臉物品是否粗糙,很大程度決定了洗臉的傷害風險(「很大程度」)。因此 皮膚科 醫師建議「以雙手,不使用任何毛巾」最安全。手部與臉部都是皮膚,都是角質蛋白,「以柔克柔」安全性最高。

-④         搓揉力道:最後一個假設:某人「以溫和洗面乳搭配26溫水搭配雙手」,但是「搓揉十萬次」,您覺得臉部皮膚的傷害機率如何?搓揉力道「也會」是決定清潔乾淨與清潔風險的重要因素。

      如何達成正確的洗臉結果?

解釋到這裡,細心的各位必然注意到上述「可能」、「估計」、「很大程度」、「也會」等幾個字眼。如同陰陽對立、相生又互補;所謂「正確清潔,不傷皮膚」,其實是四個因素交互作用的共同結果

從「傷害預防」來說,適度的清潔劑、水溫、雙手與搓揉力道當然是考慮因素;從「清潔乾淨」來看,如果一時找不到適合的洗面乳,提高或降低水溫,多搓或少搓幾次,當然也要靈活地隨之變動。又或者水溫太冷,難道不可以稍用清潔力強些的洗面乳,輕輕搓揉油膩的鼻頭,「於是完事」?

換句話說,這四個因素可以相互為用,互補長短。邏輯釐清之後,我們很清楚地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洗面乳」其實是個「見木不見林」的錯誤命題。命題錯誤,當然得不到正確的答案

如何達成正確的洗臉結果?答案很簡單:「妥善控制四大因素,洗臉後達到略微乾淨,決不緊繃的程度」。當各位理解「只看目標結果,不執著執行過程」的思維,就略有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了~

幾個常見錯誤分享:

整個理論清楚了,各位很容易發現許多說法是不完全的,甚至是謬誤的。例如「日前風行的洗臉專用刷科學嗎?」、「大受日、韓歡迎的蒟蒻洗面膠可以用嗎?」、「蠶絲材質的古風洗面巾安全嗎?」以及「吸飽水的化妝棉硬邦邦,停止用它拍打肌膚?」其實都犯了「只討論材質,不討論其它」的偏狹錯誤。

至於「臉部皮膚的耐受度究竟有多高?」、「卸妝品別在臉上搓揉太久,40秒剛好」、「最佳洗臉溫度,是38~40的微溫水」這幾個說法,除了錯誤忽略「每個人的當下膚況未必相同」、「每個人的環境溫度、濕度未必一致」這個基礎錯誤之外,只要以「略微乾淨,決不緊繃」作為判斷標準,很容易可以找出「自己在該環境下,最佳的清潔效果」。

更「科學」的作法:

我們在台灣推廣「肌膚監測」;最簡單地說,就是用50X的電子皮膚放大鏡,在產品使用/處置前取得基礎影像,使用/處置後取得對比影像,然後兩相對照。以洗臉來說,洗臉前檢測一次,洗臉後檢測一次,我們可以對照「洗臉」對臉部皮膚的影響程度。如果今天拍一組、一週後拍一組、一個月後拍一組長期下來,我們就可以監控洗臉的長期影響。

一次的檢查是檢測,反覆多次的檢查是監測。反覆監測,我們不僅可以評估洗臉正確與否、還可以評估保養品安全與否、適合與否;甚至是醫學美容療程、果酸換膚等處置正確與否。相對於「洗完臉感覺不緊繃」的感性選擇,「影像醫學的科學比對」當然更有證據力。

肌膚監測,是「如何正確洗臉」最終極的科學評斷方式。

「徹底清潔」是更好的選擇!?

洗臉的目的既然是「清除臉上污垢,又不傷害臉上皮膚」;最理想的目標當然是「不傷害前提下,愈乾淨愈好」。

然而這樣的目標能夠達到嗎?

回到「清潔」的本質:在物理與化學的領域中,「清除某成分」有幾個方法:摩擦、刮除、燒灼、蒸發、溶解、化合、侵蝕等。對於皮膚這種角質蛋白來說,什麼方式最徹底、又安全?

答案是:「適度溶解、避免摩擦」。

以洗面乳洗臉為例,基本上是「以界面活性劑將污垢輕微溶解,再以清水或毛巾摩擦、帶走」。如果不使用界面活性劑,或者大大降低界面活性劑的強度,改以「增加溶解時間」為手段,也許可以避免過度界面活性劑的傷害。這種「取代界面活性劑」的手法,遠從低濃度果酸換膚開始,近以「粉刺與毛孔堵塞自我敷面法」,都是類似的思維。然而增加錯誤成分接觸皮膚的時間,卻也可能帶來毒性作用「錯誤」保鮮膜濕敷法的超級傷害風險!),這部份,只有經過長期肌膚監測,才可以反覆確認效度與長期安全。

這就是主題:很忙不卸妝?=談「正確洗臉」、「徹底洗臉」與「完全洗臉」文章探討的重點了。

部落格設置目的:

        更多影音視頻檔

        專業敏感/酒糟/玫瑰痤瘡肌膚治療機構;特別是錯誤雷射/激光/醫美/保養品後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敏感問題

        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請訂閱本部落格

補充閱讀:

保養品的「適合與否」=與大陸齊醫師的觀念來往 10/26/2010 12:51 pm

如何「正確」選擇保養品?一位新格友的疑問 2011-09-06 15:41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2011-01-06 16:11

肌膚監測是否可以「預測」保養品傷害?格友來函 2011-01-06 16:08

「以閱讀成分表方式理解保養品」?不!可!能! 2011-09-06 17:09

粉刺與毛孔堵塞自我敷面法 2011-01-20 16:21

「錯誤」保鮮膜濕敷法的超級傷害風險! 2011-01-06 18:33

主題:很忙不卸妝?=談「正確洗臉」、「徹底洗臉」與「完全洗臉」 2011-03-12 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