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電話與我們連絡(原則上只接受約診);我們的電話是02-2750-0066。地址在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49巷2號7樓。
你也可以加上我們診所的Line;全球都可以Line通話
如果您搭乘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交會的忠孝復興站第4號出口。就在臺灣第一家Sogo百貨公司右手邊巷子。
如果您開車/搭車/公車: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有幾十號公車,基本上在「捷運忠孝復興站」下車。
前言:
學了肌膚監測之後,有些舊文章的「核心思想」不合時宜了。當時就一口氣鎖了幾百篇。如果有朋友想看,我才一篇一篇地重新檢視、開放出來。
各位看這種文章,請注意「初次發表日期」。醫學會進步,特別是臨床醫師的思維會漸漸進步。這篇算是「洗臉」系列的始祖作品之一,講的是最早、最早我被(患者)啟發的故事。
早期的文章我放了許多超連結;這些連結都是台灣的,因此大陸朋友看不見是合理的(有種萬里稱為「長城」)。如果您實在非常、非常、非常想看該篇文章(有些超連結是「關鍵字」類型,不討論),請告訴我,我再修改或轉貼到中國來。
白頭宮女從頭講天寶舊事——談「從輕輕洗臉到不洗臉」
格主5047給了一個專業回應,我也告訴他一些「狀況」,於是他很客氣地說「其實可能您太忙了……弱清潔力的洗臉商品……或者是專門設計配方……應該可以滿足您的需求」。
我只好幽幽地,讓各位很清楚我的老朽地,把很久、很久以前,龜兔賽跑……不、不;是「一位啓迪我的阿婆」的故事跟各位分享。
大約十來年前,當年的 宋 醫師很帥,受邀到公園路第一公保門診開診(當時這真的算是榮耀。這個公保門診的前身是「臺大名醫合法賺外快處」。宋媽媽很早、很早以前,特別從臺中坐幾個小時的火車上來,又等了幾個小時,就為了看一下臺大名醫的心臟病門診)。
那時候我也算是「名醫」——「名醫」的定義有二種:「發名片的醫師」跟「有名的醫師」;我是前者。一個門診掛個七十多號,我的看病速度又慢,往往超時許久。於是邊看診邊發名片,請他們有空「改道仁愛醫院」。
其中有一位阿婆,年紀大約七十歲,來看門診的理由是「慢性臉部濕疹」。
各位知道,凡是「慢性」、「濕疹」的東西,一定有其誘發與持續原因。「自恃甚高」的 宋 醫師看到阿婆兩頰的乾燥紅腫,立刻「專業地」告訴阿婆:「那個洗臉不要洗太用力啦~」
「醫生,哇謀啦(我沒有)~」阿婆也懂得喊冤:「前面十多位醫師都這樣說,我根本不敢用力洗臉~」。
「十多位」?這個太誇張了吧~
「而且我都不敢用香皂、洗面乳、洗髮精、香水、髮膠……」她洋洋灑灑地還要再說……
「夠了,夠了」我趕快制止她。開玩笑,「 宋 醫師」的門診時間,怎麼可以比 宋 醫師說更多的話?就算是神,也不可以跟我搶話說~「那你洗臉用的水溫怎麼樣?洗澡……」
「我已經洗了三年的冷水澡了!」我還沒有說完,她就搶著說:「你們這些醫師說的都一樣!」
她抱怨著。
前面說過,我是一位「名醫」,又是「自恃甚高」的名醫,怎麼可以「跟其它醫師說的都一樣」!?
於是我耐著性子,非常仔細地與她周旋了二十多分鐘……
結論就是:「這個阿婆可以到門診來當乾燥性肌膚的專業解說員!」
於是……
這下慘了。老師教導的招數都已經被前人用光了。我實在想不出來有什麼特別被忽略的因素,可以導致「慢性」皮膚發炎?
於是我說:「阿婆,我開一星期的外用跟口服類固醇、止癢抗敏藥膏給您。這個治療跟其它醫師的治療大同小異。您先試著非常、非常小心地照顧肌膚。減少洗臉的強度,避免出汗。我們下禮拜看看。」
很「客氣」吧!?一來,我對病患一向很客氣。二來,遇到這種上門踢館的病患,當然要特別客氣——幾乎可以預見下週她的治療效果還是不好(別人都治不好了,你幹嘛來找我啊<=心理的OS……沒有人喜歡接手燙手山芋吧……),我只希望自己的「醫譽」能夠略略保全。
下星期之後的幾個星期……
下個星期,下下個星期跟下下下個星期,同樣的場景與對話反覆出現。我實在想不出來有什麼新的做法……
「阿婆,你真的很輕、很輕地洗臉嗎?」
「真的啦,我發四,真的啦。我都怕死了,怎麼可能會用力洗呢?」
反省
忽然想起大學當鄉野調查員時的經驗——語言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你的「很少」可能等於他的「一些」。「很少的食物」可能等於「一箱梨子」。
「一……箱……」!
於是我靈機一動,跟阿婆說:「阿婆,我沒有辦法確定你的清潔力道究竟合不合理。這樣吧,你這個星期都不要洗臉,完完全全不要洗臉。我們試一個星期,如果還沒有效,再來考慮其它的辦法……」
「不行啦,臺灣的空氣這麼髒,一個禮拜不洗臉會毀容啦……」她哀嚎著說。
(當時我聽不懂這句話其實才是重點,表示她的潛意識中有清潔的慾望,這樣的意念當然會下意識地稍微過度清潔。經過了這麼多年,我才練就這許多「察言觀語」的本領...)
「不會啦,才一個星期。有事我負責啦……」我說。
(想一想也有些悲哀——當醫師當到要替病患負責的程度……)
於是她心不甘、情不願地點頭答應。為了確保她照這樣的醫囑執行,我差點有跟她打勾勾的衝動。
真正的「被教育」……
下一個星期是我這輩子印象最深的一次。她拿了水果籃過來(在臺灣的風俗裡,名醫收水果籃,庸醫收花牌……),然後說:「我三十多年的問題,第一次有了改善。」
下下星期、下下下星期,症狀愈來愈輕。雖然還沒有到完全痊癒的地步,我幫她停用了類固醇,開些非類固醇止癢藥膏,告訴她回家多擦乳液,從此就沒有再見到她了。
從此,我學會了「不洗臉」的最初階。
後來的歲月中,我們如法炮製了許多病患;其中大約九成的病患因此脫離苦海。還有一成的人,不斷地「教導」我們——SPA、烤箱、溫水游泳池、溫泉、泡澡、運動的大量出汗與擦拭——許多狀況出現,我們都學到了新的知識。
最近還學到了「礦泉噴霧」也會發生類似問題~
因此我這樣回答:親愛的5047:
我不是化妝保養品專科出身;雖然憑著許多廠商的知識供應,加上自身的努力與運氣好,我知道了一些基礎的知識,可是仍舊還不足夠。
我知道「胺基酸型的界面活性劑」會有幫助,聽過「膽固醇成份可以減少肌膚刺激」。可是我不知道市售產品中究竟哪一項是好的……況且,「好的產品」也可能被濫用。比方說,那位「乾燥性肌膚專業解說員」的阿婆。
許多人習慣走馬看花,因此往往斷章取義。醫師雖然社會地位日低,「醫師說法」還是有一些基本的震懾度。如果我說「某某品牌的洗面乳很溫和」,結果遇到「乾燥性肌膚專業解說阿婆」,使用後當然依舊傷害,這是誰的錯?當然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把話講清楚」。
因此我的文章都很長,看診與解說都很囉唆,還是為了保持我的醫病溝通正確無誤,確保「醫譽長存」。
就像您上一篇回應一樣,我完全同意您的說法。您的保養品專業顯然也勝我許多。然而臨床醫師有臨床經驗上的苦衷——您可以想一想,如果我建議病患「使用敷臉方式卸妝」、「輕柔卸妝油卸妝」或是「輕柔卸妝乳卸妝」,哪一項的「阿婆風險」最低?
這是一個部落格,一個很枯燥、單純文字的地方。我相信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沒有太大興趣仔細了解整篇文章的核心內涵。我的看診經驗也是這樣——病患找到名醫,目的是「看」病不是「醫病」——
就是說,他們希望「看」醫師就會好。至於你給的治療,他們的醫囑遵從性不很高。
「有病「看」醫師是不會好了。看完醫師還要照醫囑執行才會好吧!」我說:「而且就算去廟裡拜拜,也要初一、十五勤快些啊~」
結論?謝謝您的回應,我又多學了一些東西。經過了這麼冗長的文章,您(及其它格友)應該可以了解,為什麼「粉刺與毛孔堵塞自我敷面法」這篇文章對我們來說這麼重要——一個很安全而且有效的產品,「不管您怎麼使用,絕對不會出問題」的「防呆產品」,終於讓我很安心地大力推廣……
(我在等待同樣有「防呆能力」卸妝、清潔產品呢……)
① 我不反對使用保養品!我唯一的關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對「盲目地使用保養品」、「盲目地執行醫學美容」。
根據科學邏輯,要確定保養品或治療的安全,應該在使用前、使用後都做紀錄;而且必須長期監測,反覆比對。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與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的核心價值。
如果相信單次監測的「證據」,就會出現「使用類固醇的褪紅效果很好,應該長期使用」這麼愚蠢的事!保養品與醫美治療長期使用、大量使用;對身體的影響深遠。只有真正長期監測,才能確保長期劑量安全。(「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② 如果您初次看到這個blog,發現「看不懂文章內容」。這是因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順序不一。拜託您買本循序漸進的科普書籍(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理解真正真理之後您就會發現:
因為醫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瘡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錯誤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傷害出現的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一定有改善!
只要正確實施並遵守肌膚監測的指導,這就是您最重要的科學證據!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還請訂閱本blog。
③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的醫學證據非常有把握,還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協助建立相關肌膚監測原則。至於買書……
補充閱讀: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 2013-01-04 19:09:46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 2011-03-15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