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電話與我們連絡(原則上只接受約診);我們的電話是02-2750-0066。地址在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49巷2號7樓。
你也可以加上我們診所的Line;全球都可以Line通話
如果您搭乘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交會的忠孝復興站第4號出口。就在臺灣第一家Sogo百貨公司右手邊巷子。
如果您開車/搭車/公車: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有幾十號公車,基本上在「捷運忠孝復興站」下車。
緣起:
最近佳麗寶美白長斑,受害者現身說法沸沸揚揚,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各位既然認真地看這個blog,當然有資格「真正內行」!(<=神氣狀!)
四十八年來,很幸運地跟隨過幾位超級大師——這些老師從人格、邏輯……等非學校教育能力的地方淬鍊我;雖說不算火眼金睛,但對於「保養品的毒性?」這種基礎議題,基本上已經完全破開了迷霧。
佳麗寶美白傷害這件事,許多專業部落客都談過,我就不一一贅述。最近香港化妝品同業公會也來插一腳,看完他們的聲明,各位應該更清楚地知道:人類真的無法阻擋肌膚監測了!
對於「肌膚監測可以拯救人類」這件事,請容許我一一剝離迷霧:
① 人類歷史上哪個正式藥物,沒有經過(類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嚴謹審查?(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比起化妝品成分的「合格」,這些藥品成分的「嚴謹審查」幾乎算是嚴苛的了。但是我們仍舊看到許多藥物的禁用(如Reductil跟Thalidomide)、新的適應症(如Aspirin預防血栓性中風)……這許多表現告訴我們:人類必須對所有成分,無論天然還是人造,持續做追蹤、比對的工作,才能真正理解這些成分,掌握效果與風險。這些基礎觀念,早在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與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談過多次了。
② 從這個觀念往下發展,邱品齊醫師在MCI 及 MI 真相大公開一文中說了許多,最重要的結論就是:「這邊的歧見就是毒理學所認定的安全限量濃度,在臨床上卻觀察到產生皮膚過敏增加的問題,衛生主管單位還是需要對這問題做處理,以後比較有可能的作法是把成分限量濃度往下調」。更簡單地說,就是:「政府現在說的合法安全劑量,顯然不是絕對真實的;必須重新調整過」。這樣的想法,仍舊回歸到「持續做追蹤、比對的工作,才能真正理解這些成分,掌握效果與風險」的意思。
③ 因此許多成分控的朋友一直強調「我會看成分表」、「我的成分是實驗室證明安全的」……這許多說法都是正確的錯誤:撇開成分表的作假不談;幾千年來的藥物歷史明明白白告訴我們:「暫時安全不表示永久安全」。藥品尚且如此,遑論更複雜、更混合的保養品?為此我寫了(至少)三篇文章闡述這個道理:「以閱讀成分表方式理解保養品」?不!可!能!、對於保養品的理解,從肌膚檢測下手?還是從成分表下手?與閱讀成分表就理解保養品?再談「防腐劑」=微博答客問2011071701。
④ 對於製造商來說(例如這次的佳麗寶),請各位好好思考:隨著網路訊息傳播速度不斷增加,民眾的科學知識已經變成科學常識。各位準備繼續找明星代言(明星皮膚都很好?不要再蠢啦!!),還是讓持續的科學證據、反復對照證明自己的實力?與其擔心無緣無故發生「政府審定的短期安全劑量竟然是錯」的風險,不如紮紮實實地建立一套利人利己的百年事業!
人類呀,還忍心繼續用「明星」、「達人」、「專家」去抵抗「科學的肌膚監測」嗎?
最後,如果想從這次的事件學習到什麼,有三篇文章可以給各位做思考(伸手黨的朋友,把內容看完,不要只看標題!)
①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③ 「使用後皮膚真正變好才是硬道理」:從另一篇部落格文章談「成分表的閱讀」
佳麗寶美白長斑,受害者現身說法=台灣華視新聞2013/7/31
日本化妝品公司佳麗寶,美白保養品造成消費者皮膚長白斑事件,事發至今已經三個星期,今天首度有日本受害者現身說法,這名30多歲女性去年夏天使用問題保養品之後,皮膚出現大片白斑,治療至今膚色依舊嚴重不均。
住在日本東京這名30多歲女性,時髦的挑染長髮,配上白皙皮膚一定很亮眼,但仔細看她從臉到脖子,都出現明顯的大片白斑,簡直像是歷經燒燙傷,就連手背上也是黑一塊、白一塊,原來她在去年夏天使用佳麗寶含白樺菁粹美白保養品之後,皮膚突然搔癢、乾燥,症狀消失後她期望的白皙皮膚沒出現,反而換來可怕白斑,而且經過一年治療,到現在都還沒復原。
根據佳麗寶統計,從七月初產品發現問題至今,全日本已經有6800名消費者皮膚出現白斑,雪球越滾越大,逼得佳麗寶化妝品母公司花王社長都得出面,90度鞠躬道歉,不只腰得彎得低一點,花王現在還很頭大,因為估計今年公司營業額,將因為這起白斑事件減少上百億日圓,相當於30多億台幣,淨利也將減少60億日圓,超過18億台幣。
(宋按:這個案例,依照藥理學學理來看,我猜是短期安全劑量估計錯誤(政府合法!),立即引起發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案例,如果當初佳麗寶把添加劑量調整非常低,遠低於短期安全劑量,應該就不會有這麼多急性接觸性皮膚炎的案例出現。但是長期使用,仍舊很可能出現長期累積劑量的風險。後者就是「使用者感覺敏感肌現象愈來愈明顯,但不知道是什麼因素引起的?」<=是不是覺得「很眼熟?」)
香港化妝品同業公會=有關個人護理產品及化妝品中含防腐劑的聲明
化妝品使用甲基氯異噻唑啉酮與甲基異噻唑啉酮混合物(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Methylisothiazolinone)都是安全無虞的,是已被世界各地政府所允許使用於化妝品中。
(宋按:請再思考一下藥物使用歷史……思考一下「上市後監測」的PMS……)
個人護理產品及化妝品中添加防腐劑是為防止消費者在使用期間所可能產生之黴菌與細菌。任何含水的產品都極容易因黴菌與細菌的增生而變質,導致問題如不美觀之發霉、變色、異味或者產品的損壞。
在某些情況下,沒有足夠防腐的產品,當被污染後,微生物可以滋長到危害健康的地步。因此,在化妝品成份中加入防腐劑得以保護化妝品使用期間之品質。
許多政府單位、學術單位及業界已審查及確認"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Methylisothiazolinone3:1混合物"(簡稱為MCI/MI)為安全之化妝品防腐劑。歐盟政府體系的產品安全委員會SCCS於2009發表的意見認為化妝品防腐劑MCI/MI是安全的,建議使用劑量上限為15ppm(0.0015%)http://ec.europa.eu/health/scientific_committees/consumer_safety/docs/sccs_o_009.pdf
(宋按:基本同意。但請再思考一下藥物使用歷史……思考一下「上市後監測」的PMS……)
「化妝品成份安全委員會」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CIR,為一獨立的化妝品安全評審組織,於1992年審查MCI/MI的安全性。CIR的結論是沖洗類的化妝品中使用的MCI/MI在15ppm(0.0015%)或在塗抹類的化妝品中使用的MCI/MI在7.5ppm(0.00075%)或以下時是安全的。在這使用範圍內,MCI/MI可被安全地使用為化妝品的防腐劑。(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Toxicology, Volume 11, Number 1, 75-128(1992))
(宋按:同意。第三次提醒;請嚴重思考藥物使用歷史……思考「上市後監測」的PMS……)
MCI/MI已獲歐盟(27個國家)、美國、日本、加拿大、東南亞國家協會(10個國家)、韓國及中國等准予使用為化妝品防腐劑,在不同類別的化妝品中,各國允許的最高使用劑量由0.00075%至0.3%不等。如按建議之劑量及方式使用,MCI/MI用於化妝品即安全無虞,且合乎法律及相關法規要求。
(宋按:同理,我同意「合乎法律及相關法規要求」。但是如果這次佳麗寶最終證明沒有過量添加(也就是沒有違法),就表示「MCI/MI用於化妝品即安全無虞」這句話是不完全正確的。這些慘痛歷史反復告訴我們:短期安全不等於長期安全。第四次提醒各位嚴重思考藥物使用歷史與「上市後監測」的PMS!)
① 我不反對使用保養品!我唯一的關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對「盲目地使用保養品」、「盲目地執行醫學美容」。
根據科學邏輯,要確定保養品或治療的安全,應該在使用前、使用後都做紀錄;而且必須長期監測,反覆比對。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與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的核心價值。
如果相信單次監測的「證據」,就會出現「使用類固醇的褪紅效果很好,應該長期使用」這麼愚蠢的事!保養品與醫美治療長期使用、大量使用;對身體的影響深遠。只有真正長期監測,才能確保長期劑量安全。(「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② 如果您初次看到這個blog,發現「看不懂文章內容」。這是因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順序不一。拜託您買本循序漸進的科普書籍(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也可以聽錄音檔。理解真正真理之後您就會發現:
因為醫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瘡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錯誤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傷害出現的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一定有改善!
只要正確實施並遵守肌膚監測的指導,這就是您最重要的科學證據!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還請訂閱本blog。
③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的醫學證據非常有把握,還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協助建立相關肌膚監測原則。至於買書……
補充閱讀: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 2013-01-04 19:09:46
「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 2013-06-18 20:18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臺灣廣播公司錄音檔 2013-02-01 21:23
「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2012-05-02 14:01
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2011-01-06 18:10
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 2011-03-15 16:21
「以閱讀成分表方式理解保養品」?不!可!能! 2011-09-06 17:16
對於保養品的理解,從肌膚檢測下手?還是從成分表下手? 2011-01-06 18:15
閱讀成分表就理解保養品?再談「防腐劑」=微博答客問2011071701 2011-07-17 12:27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2011-01-06 16:11
主題:肌膚監測體系對於「詢問其他保養產品」的正式聲明 2012-02-09 16:06
「使用後皮膚真正變好才是硬道理」:從另一篇部落格文章談「成分表的閱讀」 2011-01-06 18:34
明星皮膚都很好?不要再蠢啦!! 2012-09-15 16:43
歐萊雅去皺品廣告因過度PS代言女星皮膚被英國禁登=廣告/新聞閱讀 2012-02-01 21:57
修圖騙很大 英國小列教材=廣告/新聞閱讀 2011-10-03 12:41
明星使用保養品的燦爛效果…都是騙人的!?=廣告/新聞閱讀 2011年8月9日 下午8:55